- 今夫大鸟兽则失亡其群匹,越月踰时,则必反铅;过故乡,则必徘徊焉,鸣号焉,踯躅焉,踟蹰焉,然后能去之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弱水三千,我只取一瓢饮。 出自 《红楼梦·第九十一回》
- 卿虽有才,然用心多诈,朕左右须忠实人,故命卿补外。 出自 《金史·本纪·卷六》
- 能近取譬,可谓仁之方也已。 出自 《论语·雍也篇》
- 凡音者,生人心者也。 出自 《礼记·乐记》
- 不是一番寒彻骨,怎得梅花扑鼻香! 出自 《醒世恒言·卷十七》
- 尧使夔典乐,击石拊石,百兽率舞;《箫韶》九成,凤皇来仪:此以声致禽兽者也。 出自 《列子·黄帝》
- 无钱休入众,遭难莫寻亲。 出自 《增广贤文·上集》
- 易子而食之,析骸而炊之。 出自 《公羊传·宣公·十五年》
- 积金千两,不如明解经书。 出自 《增广贤文·上集》
- 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後尊。 出自 《吕氏春秋·纪·孟夏纪》
- 齐智之所知,则浅矣。 出自 《列子·黄帝》
- 弟子欲请夫子辞,行不间,是以不敢。 出自 《列子·黄帝》
- 能轻富贵,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;能重名义,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。是事境之尘氛未扫,而心境之芥蒂未忘。 出自 《菜根谭·修身》
- 君君,臣臣,父父,子子。 出自 《论语·颜渊篇》
- 智欲圆而行欲方,胆欲大而心欲小。 出自 《幼学琼林·卷三·人事》
- 雒棠、武人在西北贩,硥鱼在其南。 出自 《淮南子·地形训》
- 智者举事,因祸为福,转败为功。 出自 《史记·七十列传·苏秦列传》
- 国有贤相良将,民之师表也。 出自 《史记·七十列传·太史公自序》
- 争名者于朝,争利者于市。 出自 《战国策·秦一·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》
- 反古者未必可非,循礼者未足多是也。 出自 《商君书·更法》
- 言血气之类,心智不殊远也。 出自 《列子·黄帝》
- 夫狂谲、华士,段干木之类也,太公诛之,无所却到;魏文侯式之,却强秦而全魏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王者不言有无,诸侯不说多少,食禄之 家,不与百姓争利。 出自 《南史·列传·卷三十三》
- 洊雷,震;君子以恐惧修省。 出自 《易传·象传下·震》
- 披星戴月,谓早夜之奔驰;沐雨栉风,谓风尘之劳苦。 出自 《幼学琼林·卷一·天文》
- 志不励,则士不死节;士不死节,则众不战。 出自 《尉缭子·战威》
- 鳌鱼脱却金钩去,摆尾摇头更不回。 出自 《水浒传·第六十二回》
- 扁鹊不能肉白骨,微、箕不能存亡国也。 出自 《盐铁论·卷二》
- 当取不取,过后莫悔。 出自 《水浒传·第十五回》
- 弃信背邻,患孰恤之? 出自 《左传·僖公·僖公十四年》
- 其非缪公,非也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得众则得国,失众则失国。 出自 《大学·第十一章》
- 子墨子言曰: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,家之与家之相篡,人之与人之相贼,君臣不惠忠,父子不慈孝,兄弟不和调,此则天下之害也。 出自 《墨子·兼爱中》
- 不让古人,是谓有志;不让今人,是谓无量。 出自 《格言联璧·持躬类》
- 既复用,又皆幼君,仕情顿而索寞。 出自 《白居易传》
- 土相扶为墙,人相扶为王 出自 《北齐书·列传·卷十五》
- 富儿因求宦倾赀,污吏以黩货失职。 出自 《格言联璧·敦品类》
- 治国常富,而乱国常贫。 出自 《管子·治国》
- 国多财则远者来,地辟举则民留处 出自 《管子·轻重甲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