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礼有三本:天地者,生之本也;先祖者,类之本也;君师者,治之本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三年之丧,二十五月而毕,哀痛未尽,思慕未忘,然而礼以是断之者,岂不以送死有已,复生有节也哉!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故至备,情文俱尽;其次,情文代胜;其下复情以归大一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贵本之谓文,亲用之谓理,两者合而成文,以归大一,夫是之谓大隆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宾出,主人拜送,反易服,即位而哭,如或去之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曰:称情而立文,因以饰群,别亲疏贵贱之节,而不可益损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故儒者将使人两得之者也,墨者将使人两丧之者也,是儒墨之分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小者是燕爵,犹有啁焦之顷焉,然后能去之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三月之殡,何也?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君子以倍叛之心接臧谷,犹且羞之,而况以事其所隆亲乎!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伤良曰谗,害良曰贼。 出自 《荀子·修身(节选)》
- 故社,祭社也;稷、祭稷也;郊者,并百王于上天而祭祀之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故事死如生,事亡如存,终始一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乳母、饮食之者也,而三月;慈母、衣被之者也,而九月;君曲备之者也,三年毕乎哉!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故王者天太祖,诸侯不敢坏,大夫士有常宗,所以别贵始;贵始得之本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然则何以分之?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无天地,恶生?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是君子之坛宇宫廷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故天子七月,诸侯五月,大夫三月,皆使其须足以容事,事足以容成,成足以容文,文足以容备,曲容备物之谓道矣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故人苟生之为见,若者必死;苟利之为见,若者必害;苟怠惰偷懦之为安,若者必危;苟情说之为乐,若者必灭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彼君子者,固有为民父母之说焉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然后皆有衣衾多少厚薄之数,皆有翣菨文章之等,以敬饰之,使生死终始若一;一足以为人愿,是先王之道,忠臣孝子之极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使欲必不穷于物,物必不屈于欲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故先王案为之立文,尊尊亲亲之义至矣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天地合而万物生,阴阳接而变化起,性伪合而天下治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其为人也多暇日者,其出人不远矣。 出自 《荀子·修身(节选)》
- 君之丧,所以取三年,何也?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故三月之葬,其貌以生设饰死者也,殆非直留死者以安生也,是致隆思慕之义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故死之为道也,一而不可得再复也,臣之所以致重其君,子之所以致重其亲,于是尽矣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故文饰、声乐、恬愉,所以持平奉吉也;麤恶、哭泣、忧戚,所以持险奉凶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故君子上致其隆,下尽其杀,而中处其中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故情貌之变,足以别吉凶,明贵贱亲疏之节,期止矣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故虽备家必踰日然后能殡,三日而成服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夫厚其生而薄其死,是敬其有知,而慢其无知也,是奸人之道而倍叛之心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