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一尺之棰, 日取其半,万世不竭。 出自 《庄子·杂篇·天下》
- 天地一指也,万物一马也。 出自 《庄子·内篇·齐物论》
- 不自见,故明;不自是,故彰;不自伐,故有功;不自矜,故长。 出自 《老子·道经·第二十二章》
- 祭,齐大羹而饱庶羞,贵本而亲用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好生之德,洽于民心 出自 《尚书·虞书·大禹谟》
- 小人之誉人,反为损。 出自 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
- 小处不可大算 出自 《官场现形记·第四十七回》
- 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 出自 《论语·卫灵公篇》
- 为学者,必有初。小学终,至四书。 出自 《三字经·全文》
- 陶庵国破家亡,无所归止。 出自 《陶庵梦忆序》
- 誉人不增其美,则闻者不快其意;毁人不益其恶,则听者不惬於心。 出自 《论衡·卷八·艺增篇》
- 咄嗟呜呼,厥身已毙,神明消灭,变为异物,幽潜重泉,徒为啼泣。 出自 《伤寒论·序》
- 人道之始莫先于孝悌 出自 《晋书·列传·第二十五章》
- 大家做事寻常,小家做事慌张。 出自 《增广贤文·上集》
- 君子上交不谄,下交不渎,其知几乎? 出自 《易传·系辞传下·第五章》
- 陶潜,字元亮,大司马侃之曾孙也。 出自 《晋书·陶潜传》
- 槁竹有火,弗钻不然;土中有水,弗掘无泉。 出自 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
- 处世戒多言,言多必失。 出自 《朱子家训·全文》
- 家贫思良妻,国乱思良相。 出自 《资治通鉴·周纪·周纪一》
- 瓜熟蒂落,水到渠成。 出自 《增广贤文·下集》
- 客问之,徐答曰:小儿辈遂已破贼。 出自 《资治通鉴·晋纪·淝水之战》
- 性不解音,而畜素琴一张,弦徽不具,每朋酒之会,则抚而和之,曰:但识琴中趣,何劳弦上声! 出自 《晋书·陶潜传》
- 君子既得其养,又好其别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天地之合和,阴阳之陶化万物,皆乘人气者也。 出自 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
- 名声若日月,功绩如天地 出自 《荀子·王霸》
- 箫韶九成,凤皇来仪。 出自 《尚书·虞书·益稷》
- 责人之心责己,恕己之心恕人。 出自 《增广贤文·上集》
- 人臣者,望重则必危,功崇则难保 出自 《旧五代史·后周·列传四》
- 言有尽而意无穷。 出自 《沧浪诗话·诗辩》
- 若吾言非语道之谓也,古者文、武为正均分,赏贤罚暴,勿有亲戚弟兄之所阿。 出自 《墨子·兼爱下》
- 三人成虎,十夫楺椎。 出自 《战国策·秦三·秦攻邯郸》
- 慢人者,人亦慢之。 出自 《东周列国志·第五十二回》
- 事大未必有实,则举图而委,效玺而请兵矣。 出自 《韩非子·五蠹》
- 量大祸不在,机深祸亦深。 出自 《增广贤文·下集》
- 大丈夫处世,当努力建功立业,著鞭在先。今若不取,为他人所取,悔之晚矣。 出自 《三国演义·第六十回》
- 水惟善下能成海,山不矜高自极天。 出自 《随园诗话·补遗 卷三》
- 至贵不待爵,至富不待财。 出自 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
- 水所以载舟,亦所以覆舟,君以此思危,则危可知矣。 出自 《孔子家语·五仪解》
- 伤人一语,利如刀割。 出自 《增广贤文·上集》
- 此何故也? 出自 《墨子·非攻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