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中邦锡土、姓,祗台德先,不距朕行。 出自 《尚书·夏书·禹贡》
- 不知乐生,不知恶死,故无夭殇;不知亲己,不知疏物,故无爱憎;不知背逆,不知向顺,故无利害:都无所爱惜,都无所畏忌。 出自 《列子·黄帝》
- 众皆竞应。 出自 《列子·黄帝》
- 勿自暴,勿自弃。圣与贤,可驯致。 出自 《弟子规·余力学文》
- 好话不在多说,有理不在高声! 出自 《增广贤文·下集》
- 竭泽而渔,岂不获得?而明年无鱼;焚薮而田,岂不获得?而明年无兽。 出自 《吕氏春秋·览·孝行览》
- 醉者之坠于车也,虽疾不死。骨节与人同,而犯害与人异,其神全也。 出自 《列子·黄帝》
- 不蹶于山,而蹶于垤,则细微宜防也。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五二则》
- 夫妇和而后家道成。 出自 《幼学琼林·卷二·夫妇》
-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,恶不积不足以灭身。 出自 《易传·系辞传下·第五章》
- 古之得道者,穷亦乐,通亦乐,所乐非穷通也。 出自 《庄子·杂篇·让王》
- 志忍私,然后能公;行忍情性,然后能修,知而好问然后能才。 出自 《荀子·儒效》
- 以言取人,人饰其言;以行取人,人竭其行。 出自 《逸周书·卷九·芮良夫解》
- 达师之教也,使弟子安焉、乐焉、休焉、游焉、肃焉、严焉。 出自 《吕氏春秋·纪·孟夏纪》
- 古人能以寡制众者,皆由预睹成败,决必然之策耳。 出自 《周书·列传·卷十九》
- 诗之是非不必争,试以已诗置之古人诗中,与识者观之而不能辨,则真古人矣。 出自 《沧浪诗话·诗法》
- 立隆以为极,而天下莫之能损益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乐殊贵贱,礼别尊卑。 出自 《千字文·全文》
- 目妄视则淫,耳妄听则惑,口妄言则乱。 出自 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
- 为人子,止于孝;为人父,止于慈 出自 《大学·第四章》
- 国之大事,存亡之道,命在于将。 出自 《六韬·龙韬·论将》
- 大臣法,小臣廉,官职相序,君臣相正,国之肥也。 出自 《礼记·礼运》
- 渭出鸟鼠同穴。 出自 《淮南子·地形训》
- 百姓号之,二百馀年不辍。 出自 《列子·黄帝》
- 故破国亡主以听言谈者之浮说。 出自 《韩非子·五蠹》
- 量力而动,其过鲜矣。 出自 《左传·僖公·僖公二十年》
- 多算胜,少算不胜,而况于无算乎? 出自 《孙子兵法·始计篇》
- 圣人不谋,恶用知? 出自 《庄子·德充符》
- 僧人听其语有破绽,乃曰:请问相公,澹台灭明是一个人,两个人? 出自 《夜航船序》
- 有始有终,无为无欲,遇灾则极其忧勤,时安则不骄不逸故也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十·论慎终》
- 酒肉弟兄千个有,落难之中无一人。 出自 《喻世明言·卷八》
- 为吾友之亲,若为吾亲? 出自 《墨子·兼爱下》
- 太古之时,则与人同处,与人并行。 出自 《列子·黄帝》
- 夫不孝之人,下愚之才也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。 出自 《庄子·德充符》
- 非独射也,为国与身,亦皆如之。 出自 《列子学射》
- 故不教而诛,则刑繁而邪不胜;教而不诛,则奸民不惩 出自 《荀子·富国》
- 勤能补拙,俭以养廉。 出自 《格言联璧·从政类》
- 昔容成氏之时,道路雁行列处,托婴儿于巢上,置余粮于亩首,虎豹可尾,虺蛇可跟,而不知其所由然。 出自 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
- 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 出自 《大学·第一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