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备溺不阏水源,防劫不求臣奸,韩子所宜用教己也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使韩子善干木阖门高节,魏文式之,是也;狂谲、华士之操,干木之节也,善太公诛之,非也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世不专意於明法,而专心求奸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奸心藏於胸中,不敢以犯罪法,罪法恐之也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王良能调殊类之马,太公不能率同性之士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子思对曰: 君子尊贤以崇德,举善以劝民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官不可废,道不可弃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人之释沟渠也,知者必溺身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夫不孝之人,下愚之才也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以为世衰事变,民心靡薄,故作法术,专意於刑也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马之贼,则不若其全;然则,民之死,不若其生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韩子非儒,谓之无益有损,盖谓俗儒无行操,举措不重礼,以儒名而俗行,以实学而伪说,贪官尊荣,故不足贵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夫狂谲、华士,段干木之类也,太公诛之,无所却到;魏文侯式之,却强秦而全魏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其非缪公,非也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子服厉伯以奸闻,缪公贱之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徐偃王修行仁义,陆地朝者三十二国,强楚闻之,举兵而灭之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马之似鹿者千金,天下有千金之马,无千金之鹿,鹿无益,马有用也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儒生,道官之吏也,以为无益而废之,是弃道也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故其论儒也,谓之不耕而食,比之於一蠹;论有益与无益也,比之於鹿马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人民为善,爱其主上,此亦有益也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秦以兵强,威无不胜,却军还众,不犯魏境者,贤干木之操,高魏文之礼也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太公诛二子,使齐有二子之类,必不为二子见诛之故,不清其身;使无二子之类,虽养之,终无其化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火不求水之奸,君亦不宜求臣之罪也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加冠於首而立於朝,受无益之服,增无益之〔行〕,言与服相违,行与术相反,吾是以非其言而不用其法也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民无礼义,倾国危主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尧、舜治世,民无狂悖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不可定诚,使吏执而问之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若此,闻善与不闻,无以异也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翼日,其仆问曰:夫子何以知之?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治国之道,所养有二:一曰养德,二曰养力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孟贲怒,而童子修礼尽敬,孟贲不忍犯也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养三军之士,明赏罚之命,严刑峻法,富国强兵,此法度也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韩子之术不养德,偃王之操不任力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韩子之非子产,是也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太公遗此法而去,故齐有陈氏劫杀之患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下愚无礼,顺情从欲,与鸟兽同,谓之恶,可也,谓奸,非也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身须手足而动,待不动者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子房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礼之,高祖见之,心消意沮,太子遂安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儒者犹鹿,有用之吏犹马也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高皇帝议欲废太子,吕后患之,即召张子房而取策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