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
拼音
[ má bì bù rén ]
基本释义
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没有感情。
成语属性
成语形式
ABCD式的成语成语结构
感情色彩
语法用法
近义词
反义词
成语出处
成语“麻痺不仁”出自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“衰老被病,头发无黑,两手不仁。”原指肢体麻木、失去知觉,后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。相关语句如明代薛瑄《读书录》卷八:“人臣之恶,莫大于嫉贤妒能;人主之恶,莫大于麻痺不仁。”清代章学诚《文史通义》亦云:“若麻痺不仁,则虽有良法美意,亦不能行。”此成语多用于形容人对事物缺乏敏感或同情心。
造句示例
1、无
相关查询
成语接龙
仁义道德
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。
仁义君子
原指好心肠的正派人,后泛指能热心帮助别人的人。
仁至义尽
至:极,最;尽:全部用出。竭尽仁义之道。指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。
仁人志士
原指仁爱而有节操,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。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。
仁心仁术
心地仁慈,医术高明。
仁心仁闻
闻:出名,有声望。有仁慈的心肠,有仁爱的声誉。
仁言利博
博多,广。指有仁德的人说一句话,别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处。
仁同一视
犹言一视同仁。
仁言利溥
指有德行的人说的话益处很大。
仁义之兵
兵:军队。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。同“仁义之师”。
仁义之师
师:军队。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。亦作“仁义之兵”。
仁者能仁
旧指有身份的人所做的事总是有理。
仁民爱物
仁:仁爱。对人亲善,进而对生物爱护。旧指官吏仁爱贤能。
仁人君子
仁仁爱。旧称好心肠的正派人。亦用作反语讽刺伪君子。
仁人义士
有德行并信守节义的人。
仁柔寡断
谓柔弱而缺乏主见。
仁浆义粟
指施舍给人的钱米。
本网站提供成语麻痺不仁的意思及拼音发音、近义词、反义词、英语翻译、麻痺不仁出处、造句等详细信息。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bsd4fz.com/chengyu/623wdg5.html